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

憶兒時-老家-懷念阿娘的滋味6冬至菜粿

圖片:餉耗示意圖:小時候冬至時都會在床頭、門邊黏上兩顆紅紅的湯圓。



小時候,冬至一到,又是一個忙碌的日子,搓湯圓是一定要的啦,老媽要準備簳仔,是一種竹編的家常用具,也是新娘出嫁時也會用到的東西;麵粉、紅膏奶(湯圓染色用的)、圓仔脆(做湯圓用,可能是酵母),我們這些小孩子就是小幫手(或是敗事有餘的小傢伙),大家圍在桌子邊,一邊聊天一邊搓湯圓,也算是一種親子活動。

以前的湯圓可沒那麼多花樣和口味,就紅和白兩種顏色;口味就一種:湯圓口味。基於成本考量糖還不能加太多,所以吃起來一點都不甜,不知誰規定的,湯裡還要加薑片,這辣辣的口感,應該所有小孩子都不會喜歡吧?

還有一個特殊的動作,就是在床頭、門邊黏上兩顆紅紅的湯圓,不知是何道理,老媽有說過但我早忘了(好像是「犒賞」),反正現在不用這麼做就好理佳在了,因為過年大掃除時很難清理。

後來查了資料才知,這是清朝以前就留下來的習俗,稱為「餉耗」,感覺很難念,倒像是客家的發音呢。這是為了犒賞家裡的門窗等等用具一年來的辛勞,所以也會請他們吃個湯圓,慰勞慰勞一下。咱們台灣人還真是有人情味啊!

拜湯圓時,不只家裡神明祖先要祭拜,隔壁哥哥的小工廠門口也要拜一碗,外加三炷香,老媽過世後,這些拜拜的事項就都由我來料理,可我可是要上班工作的哪,所以像這種逢年過節的時候,總是要別早起,然後像打火隊一樣衝過一輪,收拾好才去上班,幾年前哥哥的小工廠沒做了,少拜一樣,冬至早上,我工作就可以輕鬆一點點了。

其實冬至最最最期待的還是純手工製作的菜粿,真正有老媽的味道,準備事項有收集高麗菜葉(墊菜粿用)、洗好的米酒空瓶(擀麵皮用),洗蒸籠(蒸菜粿用,這不用說吧?)就這麼簡單?當然這只是我們小孩的工作,內餡的料理太複雜,還是要老媽親自來才有辦法,我們只負責當美食評論家而已。

甜菜粿口味有紅豆和芝麻兩種,自家要吃的當然是皮薄餡料多,不像外面賣的鬆鬆扁扁的,咱家的餡料飽滿,幾乎是成了圓筒形肥滋滋的樣子,蒸好之後有爆漿炸裂的現象可是稀鬆平常的呢。最特別的是老媽的手很巧,還會捏個母雞帶小雞,最多還有五代同堂(五個疊在一起),但這種芝麻甜口味的菜粿,拜拜完後變硬硬的吃起來就比較沒那麼好吃。

個人的最愛則是鹹口味的菜粿,裡面有蝦米肉絲等等餡料(老媽的私房口味可惜沒記起來),一個做起來比大人巴掌還大,得用兩手捧著吃,可真是過癮。守在蒸籠邊的好處是一剛出爐就可以嘗鮮(比神明祖先還早吃到),趁熱吃,當真是人間美味,我們都連底下墊的高麗菜葉也吃個精光,才不愧是勤儉持家的本色。

而在這時候吳家祖先的傳奇故事又要登場了:我的阿祖(老爸的阿公),以前是食量很大的人,據說曾經一籠的菜粿都吃完了,老祖媽才跟他說這菜粿根本還沒蒸哪!真是,古代多奇人。

結婚後也還有做個幾次菜粿,老媽過世後口味失傳,如今冬至拜拜就只剩湯圓口味了。幾年前發現後面巷子有個阿婆冬至有在做菜粿,興沖沖買了幾個,價格不重要,畢竟是多年未曾吃到的東西,個頭雖小但還是滿心期待。

吃完之後整個醒了,原來絕世口味只在記憶中。
20141223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