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

憶兒時二三小事-海東-天馬電台

圖片:遠方高高的鐵架,就是天馬電台對匪廣播的天線

新聞報導:「『天馬電台』終於要廢除了,地方人士與文史工作者主張留下兩根天線,作為歷史發展軌跡的見證。」

使我想起小時候。

「這啥!?」大家望著遠處田裡不知何時出現的這些又高又長的鐵架,不禁都從心裡發出了疑問。

國小六年級的時候,我們班是六年級的最後一班,所以教室也在教室的最後一間,而且是單獨一間。

教室右後方則是一個大池塘,池塘後方的遠處望去,有好幾根又細又長的鐵桿,一格一格的好像是階梯一樣,大家都很好奇那東西到底是何作用?

『避雷針』,有同學率先發言,因為怕下雨天打雷的時候打到人,所以就做了避雷針,以策安全,書上都有教到的啊;在空曠的地方架設那麼高的鐵架,一定是這個作用,雖然是鄉下小孩,但這書還真不是白讀的哪!

『射擊兵的安排』,如果有一天共匪打過來(當時真有這宣導),馬上派一個人上去,就可以在上面指揮地上的士兵該往哪邊攻擊,也可以從高處把地上的共匪全部打死(消滅萬惡共匪),那鐵架一格一格的樓梯就是讓阿兵哥爬上去的啦!連鄉下小孩都這麼有國防意識,洗腦教育真是成功。

要說是『避雷針』的話,好像也沒聽說在本淵寮種田的人有被雷打死的,應該是不用花這個錢的吧!?說實在的,當時我比較接受『射擊兵的安排』這種說法,畢竟如果共匪打過來,那可是很大條的代誌呢;只是很擔心那個阿兵哥上去之後要如何吃飯上廁所,還真是杞人憂天呢!

「那個是電台啦!」住在本淵寮的同學說了,當地人消息比較正確。但,大家還是一頭霧水,收音機裡不是都有人在主持節目了,幹嘛還要弄個新電台,聽起來不是都差不多?

「那個是對匪廣播的電台啦!」上了國中之後,某位老師說了(不知這樣算不算洩密?)。因為課程學到了音波、頻率這東西,為了要解釋波峰和波谷是可以抵消的,所以老師就舉了這個例子。

「那個電台的作用是,一來可以用相同的頻率抵消共匪對我們的廣播,二來我們還可以用不同的頻率對他們廣播。」這真是太高招了啊!

啊,是說,如果共匪也用同樣的招式來對付我們,不就是兩兩互相抵消,那我們是在廣播哪一國的?又,大陸同胞不是都窮得吃草根啃樹皮,哪有錢買收音機,既然沒有收音機,那我們是在廣播個毛!?

『天馬電台』,後來知道電台名稱是因為我們已經沒有要反攻大陸了(不是一直都沒有嗎?!)天下尚稱太平,也不用再對匪廣播,但電台的存在卻影響本地的生活與發展,所以一直有廢除該電台的聲音,經報紙披露,才知這電台原來還有個名字呢。

後來,聽老爸說起,原來當初要設置這電台徵收土地的時候,還是我大姊擔任代書的哪,原來我們家在安南區的發展史上,也留下了這麼一筆!


20170401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