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

88自述-大條溝1消失的沙洲

圖片:大條溝與海東橋

以前由老家安南區要進入台南市區住要道路有兩條,一條是經過溪頂寮、六甲頂再走公園路到中山公園(台南公園);另一條是走海佃路、文賢路再走民族路到西門圓環。

海佃路要接文賢路之前有兩座橋,先是海東橋然後是鹽水溪橋,鹽水溪橋底下當然是鹽水溪,這一點沒有人會搞錯;但,海東橋底下流過的是哪一條河流呢?從小這疑問就藏在我腦海,一直到老大不小了(30歲以後)才知道這是嘉南大排的其中一段。

這其實是台灣教育的失敗,讀了全世界,讀了全中國,卻不了解自家附近的地理環境,也不認識台灣本土的優秀人物,這一點直到現在好像也沒啥進步!(或是有人故意要讓這教育失敗!?)

八田與一設計建造了嘉南大圳(1930年完工),是台灣最偉大的工程之一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;那麼,嘉南大圳只有灌溉的功能而已嗎?不,他還有排水的設計,也就是說嘉南大圳包括了灌溉渠道和排水路等等措施,這才是完整的一個配套。

而海東橋底下的河流俗稱「大條溝」,台語發音經常念成「大寮溝」,其實就是嘉南大圳排水線」是嘉南大圳的排水部分,流經海東橋這一段是「六塊寮排水」, 一直要流到接近出海口四草大橋附近才與鹽水溪併流入海。

圖片:大條溝與鹽水溪匯流處

老爸說記得這在他小時候條「大條溝」的河道中央有一條人造沙洲,怎知道是人造沙洲?因為這條「大條溝」既然是人挖的,而在河道中央的沙洲自然就是人造的(人為的?)

而既然是排水功能的渠道,很有可能就會有防洪的功能,所以,老爸推測,這「大條溝」中間的沙洲應該就是在分隔河水(廢話),讓水可以直接流入海哩,以防止水災發生的時候河岸兩邊的水「互淹」的狀況發生。

沙洲所在位置大約就在海東橋再往上游的地方,到溪頂寮的安順橋再上去都還有(延伸到哪裡他就不清楚了)。因為河的左岸(東方)的永康和北區與河的右岸(安南區)的地勢不一樣高,若老爸的推測屬實,這沙洲或許設計時真有這樣的功能也說不定。

但是這沙洲不知何時已經不在了,原因不詳,是有哪個單位把他清掉了嗎?不會吧,這沙洲可是特地留下來的耶!或者,該不會有人挖去賣了吧!?

老爸說:年輕時去歸仁讀書,到永康種田的時候這沙洲都還在,一直也沒很注意(誰會注意?),好像戰後十多年有一天才突然發現,沙洲不見了,要找誰問?


記錄日期:2016/7/26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