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

南大趣-蚵女電影心得

圖片來源:http://pic.pimg.tw/chiamin0513/1385177883-2954637500.jpg

台灣的電影與社會電影心得報告
電影片名:「蚵女」
指導教授:朱榮貴教授
學生:M10037001

前言: 本片為台灣第一部彩色電影,並獲得1964年亞洲影展最佳劇情片。由李行、李嘉導演。拍攝手法與觀念都是當時最先進的。

感想一: 真有這樣的養蚵法

電影當中的養蚵方式,在沙灘上只用一根竹棒插著蚵殼,看似不切實際,其實,這是早期在新竹一帶的養蚵方式,稱為「插筷式」養蚵法,雖然方式簡單,但受天然因素影響太大,現已無人採用。

感想二: 政令宣導,選舉時好人會當選

原任鄉長案是鄉民欠錢不用還,只要把票投給他就好了,開票結果還是好人蘇醫師當選鄉長。但這種事恰好與現實相反,尤其是在海港小漁村,就算是現代來說買票恐怕還是很好用,因為還有其他的暗招可以搭配使用,更何況是當時那種民智未開的時代?

感想三: 政令宣導,農村建設罐頭廠

這一段似乎是不必要的內容,正是所謂的「置入性行銷」最佳寫照,目的是要讓觀眾雖然是去看電影,也同時接收到其實農漁村也有在進步的這個訊息,而達到「這是個有為的政府」的廣告效果。

感想四: 定位不明的女主角

女主角的個性不明確,沒有特別交代指出她是否有傳統漁家女性「剛毅、堅韌」的特性,但臉部鏡頭頗多,似乎是要說明這是「演技派」的演員,但要讓人從無啥表情的臉部去推斷她的內心思想,困難度實在太高。所以也有人批評說---老是拍那一張臉。

而與男主角發生關係的那一晚,女主角似乎過於主動,則是與當時保守的民風較不相符。

感想五: 女學生的西洋樂器

這也是要說明農漁村的進步嗎?女學生都拿著樂器去上學,實在令人懷疑:當時真有這種學校嗎?又,其中一位女學生用小喇叭吹起主題曲「思想起」的鏡頭,很難不令人聯想軍隊的號角聲。

感想六: 蚵女打架最寫實

全片最真實的表現,拉頭髮、扯衣服,女生打架就是這樣;但,蚵殼非常銳利,一不小心很容易割傷,所以,蚵場不是打架的好場所,應該說打架不是好事情才對。

感想七: 很像壞蛋的壞蛋

村裡的不良少年「阿火」,真的很像現實生活裡的壞蛋,全劇就他最入戲,感覺簡直比男主角還搶戲。

原來這名演員名叫歐威,還是咱們台南本地出身的呢(新化人),日後更還進一步奪得影帝頭銜,演技果然不凡哪!
2012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