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電影與社會電影心得報告
電影片名:「跳舞時代」
指導教授:朱榮貴教授
學生:M10037001
前言: 本片原為紀錄片,得獎之後在戲院播出也深獲好評,主要內容是由黑膠唱片的收集開始,帶出台灣從日治時期因農產等外銷暢旺,經濟逐漸繁榮之後,對於留聲機、黑膠唱片的引進,乃至於西洋古典音樂或流行音樂的接受,進而引發了台灣的樂風、民風的改變,開創了一個豐富燦爛的時期。
感想一:當時的人真是有水準
大甲「黃清本」的住家,壁上的刻字很罕見地竟然是英文的;一邊是「LIBERTY」,而另一邊則是「EQUALTY」;以現在的人家來講,還很少人會有這樣的做法,更何況是在近百年前的當時呢?
而黃清本先生欣賞藝術的級數也是相當高檔的,家中留下來的黑膠唱片,竟然有世界發燒友認為當今世上只剩4張的義大利歌王卡羅素的唱片,這樣的收藏拿到世界哪一國都不會沒面子的。
感想二:日本的改革風吹到台灣
「維新世界,自由戀愛」是當時相當流行的一句話,雖說台灣自己本身也會自我進化,但有這句口號感覺就是搭了日本維新運動的便車。
於是女生大家穿著迷你裙,留著「HIGH COLLAR頭」一副外國身是模樣,強調的是解放、自由。而穿著漢服、唐裝的人則是被視為老古板、跟不上時代,很難獲得女生的青睞。跳舞、唱歌、喝咖啡,在當時被認為是「毛斷」(MODERN)的行為。
(「毛斷」為台語發音,現在大家翻譯英文的MODERN,都是用國語發音的「摩登」。)
感想三: 台灣各項事務注入新的元素
依些留學日本或歐美國家的音樂家,由以往偏向德、法等國的音樂,轉而接受東歐或俄羅斯等國的音樂元素,再揉合本地的元素,創造出屬於台灣自己的國民曲風。
歌仔戲也加入了流行歌的味道,就連傳統唱謠「褒歌」也有所謂的「毛斷褒歌」,流行歌壇更是因而蓬勃發展,順勢帶動唱片業的發展,同時也幫助「古倫比亞唱片公司」成為當時台灣第一大唱片公司。
感想四:害怕改變是人的天性
對於習以為常的事務,即使有缺點,但總是將就著一日過一日;對於新的事務,就非得要有5000個理由,10000個優點,才能去更改它。一開始總是抱著懷疑、抗拒的態度,感覺男女授受不親,既不能牽手、話也不能說得太露骨。
儘管以現在的角度來說是覺得很OK的,但有些人就是會覺得跳舞以及打扮時髦這些事是有點傷風敗俗的。這就是時代的演進,當初抗拒的人們重就是會淹沒在時代的洪流裡!
感想五:歌仔戲團的命運
歌仔戲也要跟著時代潮流演化,為了吸引年輕人觀賞,在台上演出時要穿插流行歌曲,平時應該嚴肅演出的角色,有時也會出現詼諧甚至是輕佻的言語,這些無非都是要讓劇中人物與台下觀眾更接近,繼而提高「收視率」,也就是大家觀看的比率。而且演出的劇目多半都是較為通俗的「陳三五娘」、「山伯英台」等男女愛慕、私奔情懷的劇目。
隨著歌仔戲大受歡迎,於是也些歌仔戲團就趁機吸引(或誘拐)很多無知少女,不顧一切離家出走,只為能在戲團跟班、學戲。也有一些習性不良者,在後台玩四色牌,聚眾賭博遭警查獲,甚至是出現斷袖之癖的情形,而被新聞媒體報導者比比皆是。
在當時社會一般人都對歌仔戲製造社會問題持負面的看法,大加撻伐人人喊打。最明顯的就是「台灣民眾黨」竟然在他們的黨綱裡明列「禁歌仔戲」這樣的條文。可見當時民眾對歌仔戲的看法是很糟糕的。
感想六: 「四月望雨」描寫跳舞時代的台灣
有一部與跳舞時代類似的影片:「四月望雨」號稱是第一部描寫胎玩跳舞時代的舞台歌舞劇,但重點則是著重於鄧雨賢的一生。
201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