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電影與社會電影心得報告
電影片名:「台上台下」
指導教授:朱榮貴教授
學生: M10037001
前言: 本片由張艾嘉(妹妹美慧)、張小燕(姊姊美玉)主演。劇情主要描述民國八十年代一個流浪歌舞團,其中兩姊妹追求裡想的故事。穿插小人物心酸與大環境的無奈,配合羅大佑的歌曲,是一部典型的商業電影。其中描繪歌舞團流浪過程,遭受地方角頭、戲院老闆欺壓,女團員還要陪酒賣笑的情景,與歌舞團團員之間有時既是朋友、也是對手,既合作又競爭的狀況,也頗為真實;遷移到各地演出時,整團就坐在卡車上面搬家,就算颳風下雨也是一樣,給人的感覺更是深刻。
感想一:舞台的演出,描寫過於保守
礙於當時電影的尺度,只能算是點到為止,有傳達出一念就可以了,當時的歌舞團雖然名稱叫做歌舞團,實際上應該叫做「脫衣舞團」比較正確。雖然不是每一個都會跳脫衣舞,但,團中一定會有所謂「台柱」也就是「肉彈」、「豔星」作為招徠。而台下觀眾都半以退伍老兵、鄉下歐吉桑,以及血氣方剛的休假士兵,或是社會年輕人,當然有時也會出現翹課揹著書包去偷看的年輕學子。
一般在演出的時候,穿著清涼的內衣迷你裙,已經夠這些久曠的男人腦門充血了。但如果要真的讓這些人之後、下次還想再來,下次帶著朋友一起來,或是大方給小費、賞金,就非得要有更精彩的演出才行。
這時候,肉彈豔星級的台柱就要出場了,台下這些色瞇瞇的眼睛色瞇瞇的眼睛,一眨也不眨地望著台上,表演者走到東,他們就跟著走到東,表演者走到西,他們就跟著走到西,生怕一個不留神,寶貴的鏡頭就錯過了。
台下前排人人握著一把鈔票,巴望著台上的表演者也能走到他前面,那就可以在給小費的時候趁機揩油吃豆腐,就算是花個幾百塊,也認為是值得的。即使這樣已經超過了進場的票價,仍然會覺得自己是賺到了。而台上的表演者,則是在收小費的時候「欲拒還迎」,表面上看來像是被吃豆腐,實則以賺錢為目的,可謂是各取所需,皆大歡喜。
台下前排人人握著一把鈔票,巴望著台上的表演者也能走到他前面,那就可以在給小費的時候趁機揩油吃豆腐,就算是花個幾百塊,也認為是值得的。即使這樣已經超過了進場的票價,仍然會覺得自己是賺到了。而台上的表演者,則是在收小費的時候「欲拒還迎」,表面上看來像是被吃豆腐,實則以賺錢為目的,可謂是各取所需,皆大歡喜。
而這一段節目,通常也都是歌舞團最賺錢的節目,同時也是警方取締的重點,有時如果沒有打點好,被抓的話,輕則罰款,重則坐牢。所以歌舞團長一見到警察,就像是見了閻王一樣,大氣都不敢喘一下,一到表演地點,第一件事就是馬上到警察局拜碼頭,以免萬一得罪土地公,那可就吃不完兜著走了。
感想二: 人物對比不足,好人很好,但壞人不夠壞
一般來說,戲團老闆是一個歌舞團的權力人物,擁有絕對權力;整個歌舞團就如同是他的後宮,想跟誰睡,派誰上場,誰能加薪,全憑團長一句話,所以全團無不以討好團長為第一要務。爭風吃醋,互不相讓者,比比皆是,難得和睦相處;團員不團結,團長才能維持他的絕對地位。
鮮少會出現像電影中向團員低聲下氣的團長,還會向別人說他不會欺負未成年的弱小女團員;相反地,在現實生活中,這些未成年的弱小女團員經常都是最常被欺負的對象。而戲院老闆則更是作威作福,歌舞團長把年輕團員送給戲院老闆”進貢”者,更是屢見不鮮。
而且通常歌舞團都聘有隨團保鑣,在歌舞團演出時於台上台下維持秩序,有些不買票進場的,離表演者太近的,甚至對表演者作出過分動作者,都要靠這些保鑣來處理這些「疑難雜症」。而在下班之後,控管表演者的一舉一動,若有人想趁機私下交朋友,或私自離團,可能會被這些保鑣抓回來毒打一頓,甚至會成為這些保鑣洩慾的工具,這些保鑣雖然會被譏笑為「吃軟飯的」,但比起當流氓打打殺殺的,這差事相對輕鬆多了。
感想三: 階級意識鮮明,職業有分貴賤
即使有些人是靠自己能力賺錢,不偷不搶,不做違法的事情,但歌舞團的舞者形象還是比不上歌廳駐唱的小歌星,沒上學的人,還是比不上讀書人。大學畢業感覺就是比高中畢業高級。有錢人穿戴亮晶晶,全身名牌LV,稱之為貴氣;一般人穿戴人工水晶則稱之為俗氣。
同樣暴露的衣服,穿在大歌星身上稱之為風情萬種,檳榔西施的穿著則稱之為招蜂引蝶。所以劇中的小妹美慧,由歌舞團換到歌廳駐唱,感覺像是「升格」了,其實事情背後「肉體交換」的本質卻是一點也沒變。
感想四: 宣傳的角度與拍攝的思考角度不同。
雖然電影拍攝時,基於藝術考量,公司政策,或是政府規定…等因素的考量,但因拍攝題材的關係,不可避免的會有比較暴露的鏡頭,或是在當時是超乎尺度的畫面,所以在宣傳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會出現類似底下的宣傳語詞:「張小燕從影以來最露骨的演出」,「徹底解放---張艾嘉為藝術犧牲」,「雲林來的歌舞團---美女如雲、美腿如林」,「電影史上最大尺度,讓妳目不暇給、如臨現場」。像這樣的宣傳詞,雖族以招徠好奇的觀眾,但卻可能與拍片的初衷,或演員精湛的演出有所備離的感覺。
感想五: 無尾的結局
劇尾想要點出其實大家都是憑自己的能力賺錢,所以歌舞團和歌廳小歌星也都是正當職業,但喝結婚喜酒時大姊的講話提高音量與喝酒的豪放,卻又與平時的表現大不相同。是藉此行為以壯聲色?或是因為心目中想要結婚的對象另娶他人?抑或兩者間而有之?
雖說上台出風頭的都是小妹,但結尾卻是大姊的結尾;而不同於一般戲劇有明顯的結尾---好人大團圓、壞人死光光。大姊的一些話道出似乎一生都是為小妹打算、為小妹而活,如今心願已完成,可以了卻殘生的那種味道;又有像是日子就一天一天得過且過的感覺,無明確結尾,也沒有下集待續的感覺,就這樣結束了。
感想六: 置入性行銷
以片中人物的演出或是配樂,安插了當時炙手可熱的歌手羅大佑瘩歌曲,雖然羅大佑本人沒有演出,但本片搭便車的心態應該是有的,也就是以電影置入性行銷羅大佑的歌曲。拍電影兼打歌。
201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