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9日 星期日

憶兒時二三小事-狗5-小呆


黃狗示意圖:非當事狗。圖片來源:https://truth.bahamut.com.tw/s01/201509/1c11d1565be22024be70e3442529054b.JPG

這隻狗是哪一個品種,其實也不重要,咱們家養狗看門主要是當作門鈴的作用,品種不拘,叫得大聲才重要!

這隻狗原本是姊姊家附近的人養的,名叫小呆,這名字其來有自,因為這狗家住在巷子裡,經常在他們巷裡跑來跑去;(廢話,不然是要去哪裡跑來跑去?)有一天,在他家巷子的某個丁字路口,小呆跑過去時一個不小心就被一輛摩托車撞個正著,還好這狗雖然頭腦簡單,卻是四肢發達,身強體壯沒啥大礙,但卻從此心裡有個疙瘩。

之後,他還是經常在他家巷子裡跑來跑去,可是每當跑到那個路口,就自動會剎車,有一種嘎然而止的味道,看到的人無不大笑,這狗心裡真的有了陰影了,真是一隻呆狗(這樣也算是公認的吧?),從此之後他的名字就做小呆

雖然名叫「小呆」,但其實他的體型頗大,體長約80公分,連嘴巴約100公分,尾巴再拉起來算就更不止了。跟後來又再養的那隻「大小黑」體格相當,這兩隻狗算是我家養過體型最大的狗。

因為是別人送養的,所以「小呆」來到我家就已經是成犬了,渾身土黃色的毛看起來狗樣子還真不賴,只是有點呆(受姓名拖累?)。但叫聲可不含糊,俗話說:「呆狗嗓門大」(有這一句嗎?),這句話對「小呆」來說是最恰當不過了,連隔壁鄰居都來問說是不是養了獒犬?聽那叫聲可真不是蓋的!

不,獒犬太名貴,咱們養不起,其實是「小呆」肚子餓了,叫的特大聲!

老媽要餵狗的時候,經常會說一句日語「呼謝」,也不知是什麼意思(小呆」應該也不懂吧),但他就知道要後退坐好(其實這樣算是懂得吧?)。等老媽把食物放好之後才可以起來,真是氣勢十足的老媽。

那時候我家小朋友年紀都還很小,卻都會記得老媽在餵狗時所說的話,所以說起對阿媽的印象就會說:「阿媽說呼謝!」

俗話說:「呆狗胃口大」(有這一句嗎?),但這句話對「小呆」來說是最恰當不過了,舉凡是剩菜剩飯、豬骨頭魚骨頭(是,我家的每一隻狗都會吃魚骨頭),一律照單全收,而且是三兩下就清潔溜溜。

有時飯量少了點,「小呆」在狂風掃落葉之後,還會馬上抬頭望著我們,不知是還有所期待,還是想告訴我們說:「今天就這點東西?」

但,凡事總不能盡如狗意,因為經驗告訴我們,狗吃太飽,就會變懶!咱們家狗的工作,是守衛,不是寵物!

小呆」就這樣在我家度過了一段時光,雖然他是被綁著的,但有時會有一些「狐群狗黨」來找他玩樂,所以也算是有朋友的,就是不知道他會不會想跟這些朋友一起到處去玩?

有一天,我們發現「小呆」眼睛附近有長了一顆「痣」,想說狗長的痣不知會不會跟人一樣有什麼吉凶之分?又過了幾天,發現這顆痣越來越大,才知道不妙了,這是一顆「凶痣」「小呆」其實是長了「狗虱」來著。

最討厭就是這狗虱專門吸食狗的血液,繁殖速度很快又很難根治,而且它們會躲在牆角土裡等等地方伺機而動,相同狀況會一再復發。

所以儘管我們會請動物醫院把狗身上的部分處理得乾淨,過沒幾天還是會又長滿全身,而且只要狗兒一被吸血,就會越來越弱,最後終至無法挽回,小呆」也就就這樣「撒手狗寰」,離開我們了。

小呆」一定是被那些「狐群狗黨」帶來的狗虱給害的,古人說沒錯,交朋友真的很重要!
20180514



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

南大趣-電影天馬茶房心得



圖片來源: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31389318

台灣的電影與社會電影心得報告
電影片名:「天馬茶房」
指導教授:朱榮貴教授
學生:M10037001

前言: 故事背景是發生在日本侵略中國,繼而引發了大東亞戰爭,隨著戰爭情勢的發展,娛樂業的限縮,皇民化的推動,台灣也遭到了盟軍的空襲。一開始要求劇團要講日語,後是劇團被迫解散;最後到了國民黨接收台灣,這段期間圍繞在天馬茶房以及周圍的人所發生的一些事情。

感想一:真歹命的一齣戲

戲院上演的一齣台語戲,日本人不愛、國民黨不准,怎麼也演不完,真是歹命。台語戲如此,台灣人又何嘗不是如此?

感想二: 片名是最大的諷刺

英文片名為「March Of Happiness」,海報上的船名則為「幸福號」,原來在日本人統治之下的台灣人,歡欣鼓舞迎接「國軍」,雖然因為沒有看過而把國旗都畫反了,但內心以為回到祖國懷抱是幸福的,沒想到迎接來的卻是另一段悲慘的歷史。名為「幸福」即是最大的諷刺!

感想三:到處都有敵人

戰後,中國人初到台灣,面對的人不是說日語就是說台噢,無法溝通、也不親切,感覺就像是四面都是敵人一般,而且是用通不懂的語言在串通、密謀。

於是就禁止聚眾而且不能講日語和台語,連續劇最好也要用國語,還要演一些愛國的戲。

感想四:咱咁有未來?「未來」他會一直來、一直來;不管你喜不喜歡,「未來」他都會一直來、一直來。

所以不要放棄,因為即使最沒有希望的地方,也會有春天,抱在一起哭會比較幸福快樂嗎?(經典台詞)

2012









2018年11月28日 星期三

88自述-高農5中國兵傳奇


圖片:牆上的水龍頭

先介紹一首日治時期的兒歌,雖說是兒歌,內容其實是在嘲諷日本人呢!

這首兒歌叫做「人插花」,歌詞內容是說「人插花,伊插草;人抱嬰,伊抱狗;人未嫁,伊先走;人坐轎,伊坐畚斗;人睏紅眠床,伊睏屎學仔口」

大意是說台灣女生頭上插花裝飾,日本女生卻是插草(稻草);台灣人出門會抱著小孩,日本人卻是抱著寵物狗;台灣人民風保守男女授受不親,日本人卻是自由戀愛女生大方地會跑去男生家;台灣人出嫁坐轎子,日本人卻是坐人力車(斗篷看起來像畚斗)

台灣人為避免臭味而將廁所設計在戶外別處,日本人(新式設計)卻是把廁所設計在戶內的臥室隔壁,所以取笑他們說是睡在屎學仔口。而這些有趣的現象都是因為生活程度差異所造成的。因為覺得他們和我們不一樣,所以就取笑對方。

而今天要談有關中國兵的趣事,許多也是因為生活程度差異所造成的。

話說那個時代,台灣在日本人統治之下,雖然政策面是工業日本農業台灣,但對於台灣的各種建設也都能跟上日本的腳步,許多地方都有已經埋設自來水管,而當時老爸的農校也有自來水。

反觀那時的中國經過多年戰火,外有日本侵略(這是日本人的錯),內有國共互打(這是中國人自己的錯),人民能有口飯吃、能夠活命已屬萬幸,別說基礎建設了,就連什麼是水龍頭都不曉得的也大有人在。

這些中國兵來到農校看見自來水龍頭驚為天人(天物),一轉開就有水,這東西簡直太好用,若不立馬到五金行去買個回來用怎能擋得住心頭癢央?於是,二話不說,乾脆一次買三個。

回來立刻將水龍頭的一頭塞進牆壁,準備要來享受「自來水」的樂趣,誰知竟然沒水,學生們大家忙著跟他們解釋也說不清楚(聽不清楚),經過一陣台灣日語大戰各省國語之後,還是「莫宰羊」。

最後是到五金行去跟老闆客訴說賣給他們的水龍頭不會出水,根本是瑕疵品,結果是退錢了事!

還有一件,是聽說的事:中國兵來到台灣之後部隊要南北移防,一群人在火車上,閒來無事想抽菸打發時間,看見車頂天花板上的電燈,還以為跟中國老家一樣是燒煤油的燈,踩著行李巴著貨架,嘟著嘴巴就把香菸往電燈那兒湊過去。

「乖乖,這什麼火,怎的點不著啊!?」

外國有部電影叫芭樂特(BORAT),台灣片名好像是哈薩克青年必修(理)美國文化」。

劇情有一段描寫男主角哈薩克青年芭樂特(BORAT),到美國去所發生的稀奇古怪的事情,就有一幕是拿著漱口杯,到浴室的馬桶去喝水,像這樣的情形也是有的。

據說某一年,中國某「反共義士」駕駛飛機(劫持飛機)飛來了,依照慣例政府要給他們黃金幾千兩,或是賞金幾百萬等等好處的,有些待遇好的連房子妻子也都有了。

當時的大陸同胞過的是水深火熱、啃樹根吃香蕉皮的日子,來到台灣的新房子一看,當真是舒適的像人間天堂,拿起漱口杯就往馬桶舀水起來喝,還稱讚說不用到井裡打水就有的喝,真是方便。

註:漱口杯這一段是老爸當上公務員以後,有一次去聽演講時,某國防部高級官員說的!
20180417
記錄20171015

2018年11月12日 星期一

南大趣-跳舞時代電影心得




台灣的電影與社會電影心得報告
電影片名:「跳舞時代」
指導教授:朱榮貴教授
學生:M10037001

前言: 本片原為紀錄片,得獎之後在戲院播出也深獲好評,主要內容是由黑膠唱片的收集開始,帶出台灣從日治時期因農產等外銷暢旺,經濟逐漸繁榮之後,對於留聲機、黑膠唱片的引進,乃至於西洋古典音樂或流行音樂的接受,進而引發了台灣的樂風、民風的改變,開創了一個豐富燦爛的時期。

感想一:當時的人真是有水準

大甲「黃清本」的住家,壁上的刻字很罕見地竟然是英文的;一邊是「LIBERTY」,而另一邊則是「EQUALTY」;以現在的人家來講,還很少人會有這樣的做法,更何況是在近百年前的當時呢?

而黃清本先生欣賞藝術的級數也是相當高檔的,家中留下來的黑膠唱片,竟然有世界發燒友認為當今世上只剩4張的義大利歌王卡羅素的唱片,這樣的收藏拿到世界哪一國都不會沒面子的。

感想二:日本的改革風吹到台灣

「維新世界,自由戀愛」是當時相當流行的一句話,雖說台灣自己本身也會自我進化,但有這句口號感覺就是搭了日本維新運動的便車。

於是女生大家穿著迷你裙,留著「HIGH COLLAR頭」一副外國身是模樣,強調的是解放、自由。而穿著漢服、唐裝的人則是被視為老古板、跟不上時代,很難獲得女生的青睞。跳舞、唱歌、喝咖啡,在當時被認為是「毛斷」(MODERN)的行為。

(「毛斷」為台語發音,現在大家翻譯英文的MODERN,都是用國語發音的「摩登」。)

感想三: 台灣各項事務注入新的元素

依些留學日本或歐美國家的音樂家,由以往偏向德、法等國的音樂,轉而接受東歐或俄羅斯等國的音樂元素,再揉合本地的元素,創造出屬於台灣自己的國民曲風。

歌仔戲也加入了流行歌的味道,就連傳統唱謠「褒歌」也有所謂的「毛斷褒歌」,流行歌壇更是因而蓬勃發展,順勢帶動唱片業的發展,同時也幫助「古倫比亞唱片公司」成為當時台灣第一大唱片公司。

感想四:害怕改變是人的天性

對於習以為常的事務,即使有缺點,但總是將就著一日過一日;對於新的事務,就非得要有5000個理由,10000個優點,才能去更改它。一開始總是抱著懷疑、抗拒的態度,感覺男女授受不親,既不能牽手、話也不能說得太露骨。

儘管以現在的角度來說是覺得很OK的,但有些人就是會覺得跳舞以及打扮時髦這些事是有點傷風敗俗的。這就是時代的演進,當初抗拒的人們重就是會淹沒在時代的洪流裡!

感想五:歌仔戲團的命運

歌仔戲也要跟著時代潮流演化,為了吸引年輕人觀賞,在台上演出時要穿插流行歌曲,平時應該嚴肅演出的角色,有時也會出現詼諧甚至是輕佻的言語,這些無非都是要讓劇中人物與台下觀眾更接近,繼而提高「收視率」,也就是大家觀看的比率。而且演出的劇目多半都是較為通俗的「陳三五娘」、「山伯英台」等男女愛慕、私奔情懷的劇目。

隨著歌仔戲大受歡迎,於是也些歌仔戲團就趁機吸引(或誘拐)很多無知少女,不顧一切離家出走,只為能在戲團跟班、學戲。也有一些習性不良者,在後台玩四色牌,聚眾賭博遭警查獲,甚至是出現斷袖之癖的情形,而被新聞媒體報導者比比皆是。

在當時社會一般人都對歌仔戲製造社會問題持負面的看法,大加撻伐人人喊打。最明顯的就是「台灣民眾黨」竟然在他們的黨綱裡明列「禁歌仔戲」這樣的條文。可見當時民眾對歌仔戲的看法是很糟糕的。

感想六: 「四月望雨」描寫跳舞時代的台灣

有一部與跳舞時代類似的影片:「四月望雨」號稱是第一部描寫胎玩跳舞時代的舞台歌舞劇,但重點則是著重於鄧雨賢的一生。
2012



2018年10月14日 星期日

憶兒時二三小事-孵雞蛋


圖片:現在這種店已經相當罕見,白河某家兼代孵卵的商店,非本文中當事孵雞場。

雞蛋是早期農家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,自家生產,便宜又方便。以現代人來說,要買個有機飼養的雞蛋還真不便宜呢,但,在我們小時候,每顆雞蛋都馬是天然又有機的呢!

十字路的老家裡有一個桌櫥,上頭一個鐵製的餅乾盒,就是我家放雞蛋的地方,老爸經常沒事就拿一顆雞蛋,有時敲著桌角,有時對準牙齒,就「喀」的一聲,先把蛋殼中央敲出裂痕,然後仰頭對準嘴巴,兩手將蛋殼往外撥開,新鮮美味的雞蛋就此入口,輕鬆寫意不沾手,真是好厲害的功夫。

我也曾經依樣畫葫蘆,吃了幾次,還真是新鮮美味呢!尤其是蛋黃部分,微微鹹鹹的,好吃極了!

是說,以前的人吃了那麼多也都沒事,也不知道蛋殼最容易卡上沙門氏菌,要真吃下肚子裡去,那代誌可就大條了!

話雖如此,也不是每個雞蛋都可以拿來就吃的喔,得要是「無形」的雞蛋才能吃的哪!

母雞生的蛋,如何判別「有形」還是「無形」?

老媽有教過,用報紙捲成圓筒狀,再將雞蛋拿在另一端,對著陽光照一下,如果有血絲,那就是「有形」的雞蛋(套句行話,就是受精卵的意思),這是可以拿來孵小雞的蛋,吃掉就太浪費了啊!

母雞都會孵雞蛋,那當然;但是母雞一旦專心孵雞蛋的時候,她就不下蛋,這個道理和母親生完小孩如果繼續哺乳就會自動避孕一樣,大自然法則嘛!

為了要讓母雞繼續下蛋,又想要能孵出小雞,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?有的啦!有人在幫忙孵雞蛋的啦,俗話說:有需要就會有服務,這是社會法則,天經地義的。

人會孵蛋!?難道不怕把雞蛋都壓破了嗎?

你沒看錯,當然是人,然後用機器來幫忙孵蛋啦!

什麼機器?其實就是烤箱啦!

雖說我這小孩子沒啥作用,但老媽還是帶著我跟她一起去找孵蛋場,一路上我小心翼翼保護,生怕這些雞蛋有個什麼閃失。

那時還小,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機器,只見一排排的鐵箱子上頭有亮個警示燈,不用靠近就可以感受到有著暖烘烘的溫度,不斷發出轟隆隆的聲音。至於裡面長得什麼樣子,事涉商業機密,當然是不給看的囉!

喔!原來就是用這個在孵雞蛋啊!長見識了!

長大後見的東西多了,才知道,其實這就是烤箱啦!就差溫度是設定好用來孵雞蛋罷了。

老闆很熱心,直說他家的技術好機器又新,所以孵化率很高,別人最多67成,他家最高都有8成。而且因為數量大可以隨到隨孵,日期好控制,叫我們就放一百二十個心,時間到了,就來拿小雞就是。

孵小雞可是要花很多電費的呢,按雞蛋的數量計價,先付帳!

記得好像是21天,時間到,應該已經孵出來了吧?取小雞去!

還沒孵出來,這雞是坐慢車的嗎?時間到了還孵不出來?

老闆解釋說,咱家雞蛋送去的時候剛好是第一批,得湊滿一車(一整個烤箱)才能開始孵,所以時間就慢了!

隔了幾天再去,有雞蛋了。

咦,不是說孵出率都有八成左右的嗎?為什麼我家的雞蛋就都只有67成而已呢?孵蛋收費還是要照原先送去雞蛋的數目來計算,算算也不太划得來。

又,好像孵出來的小雞,跟我家的花色不一樣,狀況也不是很優。這,也差太多了吧!我家的可都是土雞呢!

聽我們這麼一說,這時老闆臉色就很難看了,大聲說「不管哪一家,孵出來都是這成數,別人也不會比較厲害,有人拿來的雞蛋品質太差,孵出來還不到一半,我自己還要補小雞給他,這生意根本是賠錢在做

最後烙下一句,「就是這些小雞了啦,要拿不?!」

「好漢就怕人大聲」,何況我們不是好漢,幼兒老母的,當下決定小雞拿了就走人,反正錢都已經給他了,再爭辯也是無濟於事。

最後,這些小雞有幾隻真的不行,其他則是都還有乖乖「長大成雞」啦!
20181014

2018年10月6日 星期六

88自述-流氓老爸



小時候經常聽老媽在叫老爸的時候都是「爐啊」「爐啊」的在叫。

遇到遠房親戚在場的時候那更是,因為老爸的輩份頗高,所以經常會聽到有些人明明年紀也不會比老爸小,但大家還是都稱呼「爐叔啊」,「爐叔公啊」,應該是都很重視倫理吧!?

台灣人名字後面加個「啊」字是沒啥大不了,大家都這樣叫的啊。可是,老爸的名字是「四川」,為什麼會變成「爐啊」,是所謂的偏名嗎?有些人去算命,說是命中缺火,所以名字要有火,就叫做「爐啊」是嗎?

還是老爸小時候不好養,要另外取個不一樣的名字?這件事原因為何,我一直都沒有搞清楚!

直到現在,跟老爸聊起了以前的事,才知道原來老爸的名字還有著這麼一段秘辛呢!

原來,阿公原先要幫剛出生的老爸取名字的時候,剛好某位長者親戚來家裡,基於尊重就問了一下長者的意見(其實也沒這必要的啦,因為問了之後聽從與否都是個麻煩事呢)

果不其然,這位長者大老直說,男孩子嘛,名字就要取個霸氣一點的,以後長大走出去才會威風,不容易受欺負。

怎樣才算霸氣?鄉下田野之間就以「鱸鰻」最兇,難得抓到一隻都得費上好大工夫才有辦法搞定。所以,「鱸鰻」雖兇(但抓來燉補卻也最好!)

我阿公當時大概也是胸無定見,或許也覺得老爸是長子嘛,霸氣一點的名字也不錯。所以就要把老爸的名字取為「鱸鰻」。

其實,「鱸鰻」這動物靠的是一身蠻力與滑溜的外皮,尖牙利嘴更是無人能敵,所以能在鄉野水塘溝渠之間橫行無阻,而這也是「流氓」這個名詞發音以及意思的由來。

還好我祖母及時想到這一點,叫我阿公要幫老爸取個「正常一點」的名字。否則,在當時日本人統治的時代,「流氓」可是三不五時就要被「大人」抓去「拘留29天」的哪!

順道一提,日治時期稱呼警察為「大人」,因為權力很大,可不憑證據或不經審判將可疑人士「拘留29天」,放出來一天之後,看不順眼的,又被抓進去了(又是重新計算的「拘留29天」無限輪迴)

話題之外:小時候老媽有一次心情不好,看到一群小鴨子走過去,竟然對我說:「看啊,你老爸在那邊呢!」那時我還搞不懂老媽的幽默。經過開釋之後才知道,老爸叫做「爐啊」,台語發音跟那些鴨子一樣。原來那些是「盧鴨」,鴨子的一種!

迷糊了將近一甲子,搞了半天,原來老爸名字不是火爐的「爐啊」;而是「鱸鰻」的「鱸啊」。不過現在看起來,當出名字沒取做「鱸鰻」還真是正確的決定呢!

20181006  記錄2016/8/15